【毛遂自薦】
毛遂是戰國時代的人,在趙國公子平原君趙勝家裡做食客。平原君號稱門下有三千門客,可說是人才濟濟。三千門客分工各不相同,有文武策士、守門人、屠夫、賣酒漢等。
趙惠文王九年,秦國侵略趙國,大軍已經把趙國的都城邯鄲圍住,情勢十分危急。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談判,欲說服楚王聯合抗秦,盼楚王能派兵救趙。
平原君奉命之後,就在門客中挑選文武全才的二十個隨員,一同想辦法。可是選來選去,只選出十九人,再也選不出合格的人湊足二十人。這時,毛遂就自告奮勇的向平原君說:「聽說您要到楚國去,還缺少一個隨從,就讓我去吧!」
平原君對他沒有什麼印象,問:「你在這裡幾年了?」毛遂回答:「三年了」。
平原君說:「一個賢士的處世,就像錐子放在袋子裡,鋒利的錐尖馬上會穿破袋子露出來的。你在我這裡三年,我都沒有聽說過你有什麼表現,你還是留在家吧!」毛遂說:「我是今天才請求放到袋子裡去的,如果早把我放在袋子裡,那我早就把錐尖伸出來了。」
平原君覺得有理,就答應讓他同去。其餘十九個人互使眼色,暗地嘲笑他,誰都不相信讓他跟了去會有什麼用處。
抵達楚國,平原君讓隨員們留在殿堂下,自已去進見楚王,分析利弊得失,欲說服楚王和趙國訂盟合縱,然而從早上一直談到中午,還沒有任何結果。
十九個人就對毛遂說:「談了那麼久,還沒有談妥,毛先生,你去看看怎麼了?」
毛遂便帶了寶劍上了殿,對平原君說:「合縱的利害,兩句話就可以解決,為什麼談到現在還沒有談妥?」
「這是什麼人?」楚王聽他口氣,很不高興。
「這是我的隨從。」平原君不安的答。
「還不下去!我和你主人談話,你來幹什麼?」楚王很不客氣的斥責他。
毛遂聽了,非但不曾退下,而且還手按寶劍,上前一步,很嚴正的說:「大王這樣斥責我,是不是以為楚國人多?現在我與大王相距僅十步,大王的性命控制在我手中,您當我主人之面,還敢喝叱我?況且,我聽聞商、湯憑七十里方圓之地平定天下,文王以百里之地而臣服諸侯,他們難道也是靠人多嗎?現在楚國地廣五千里,士兵百萬人,這是做霸王的資本,像楚國這樣強大,應該是天下無敵的。可是前次秦國派白起率領了幾萬人,和楚國交戰,一戰攻下了鄢郢,再戰又燒了夷陵,三戰而使得大王的先人受辱,這種百世的怨恨,趙國都覺得羞恥,而大王卻不在乎。現在我們建議兩國聯合抵抗秦國,實際上是為了楚國!為何當著我主人的面斥責我?」
楚王聽了甚感慚愧,只得連聲道:「是,是,我們決定和趙國立盟,共同抗秦」。
毛遂就叫楚王的左右拿了一盤雞、狗、馬的血來,請楚王和平原君歃血為盟。一面又招呼那十九個人說:「你們也在堂下歃血罷,你們這些隨從,都是因人成事的」。
之後,楚國立即發兵救趙。平原君回國後,稱讚毛遂說:「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強於百萬之師」,於是待他為上賓。並自責自己未讓食客充份表現自己,以至不識人才,差點兒誤了大事。
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毛遂自薦」這個成語,比喻自告奮勇,自我推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