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什麼都不如心好
- Jul 31 Thu 2025 10:56
悟善禪師教我們的典故~【齊宣王】
- Jul 31 Thu 2025 10:03
悟善禪師法語~《墓》
- May 28 Wed 2025 17:08
悟善禪師教我們的典故~【施潤澤】
【施潤澤】
明朝嘉靖年間,蘇州府吳江縣有個盛澤鎮,這個鎮的絲綢行業非常發達,家家戶戶都養蠶出絲。
有一人名叫施復,娶妻喻氏,這兩個人的姓氏合起來,就是「施與」,兩個人沒有兒女,過著自在的小日子。夫妻二人在家中養蠶織布,過得還不錯。
有一天施復外出賣綢緞,看見街上有一個青布包袱,打開一看,裡面有六兩多銀子。施復覺得丟錢的人生活不容易,自己不該拿這筆錢,於是在原地等候失主。等了半日,不見失主來尋,漸感腹中饑餓,又擔心遇不到失主,只好忍著饑餓繼續等候。
等了好久,一個村莊裡的後生滿頭大汗衝了過來,大聲嚷著包袱丟了,施復問道:「約莫有多少?」那後生道:「起初在這裡賣的絲銀六兩二錢」。施復問:「用什麼包的?有多少件數?」那後生道:「兩整錠,又是三四塊小的,一個青布銀包包的」。於是施復便將銀子遞給那人,那人感激不已,說要分錢給施復,施復婉拒了,那人要請客,施復也推辭了。
施復的事跡在市面上流傳開了,大家更信任他的人品,願意跟他做生意。施復回到家,妻子問他怎麼這麼晚才回來,他說了緣由。妻子非常贊成:「命裡該有時就會有,命裡沒有,就算拿在手裡,我們也守不住。」
說來也奇怪,此後的幾年裡,他家的蠶長得很壯,生產的絲綢特別潤澤,行內都尊稱他為施潤澤。施復還有一件喜事,雖然他不年輕了,妻子卻生了一個大胖小子。
- Apr 28 Mon 2025 11:59
悟善禪師教我們的典故~【郭元振】
【郭元振】
神龍二年,唐中宗任命郭元振為左驍衛將軍,兼檢校安西大都護。
當時西突厥的突騎施部族已然強盛,其首領烏質勒請求與唐朝通好,郭元振便親自前往烏質勒的大帳處進行會談。
郭元振抵達時,適逢大雪,郭元振站在帳前,與烏質勒從早談到晚。風雪越來越大,時值壯年的郭元振身體強壯,雪深尺餘,竟一步不移堅持討論,烏質勒也不輕易示弱,但畢竟年老體弱,禁不住風雪,當夜回帳不久就死了。
烏質勒的兒子娑葛,認為是郭元振故意計殺父親,就召集勇士出兵追擊,誓言要殺了郭元振以報父仇。另一方面,回到營帳的郭元振等人也接獲烏質勒的死訊,副使、御史中丞解琬勸郭元振趕緊連夜離開此地。
郭元振說:「我以誠心待人,又有什麼好懷疑、害怕呢?況且我們現在身處對方勢力範圍的核心地區,就算想逃又能逃到哪裡去呢?」於是就仍決定留在營帳內過夜,也沒有顯露出任何不安疑懼的神色。
次日清晨,郭元振換上一身白衣素服後,便前往烏質勒的大帳弔喪,途中正遇到娑葛帶領人馬前來打算拂曉突襲。娑葛沒料到郭元振不但沒有連夜逃走,反而又往自家大帳的方向前來,懷疑其中有詐,便也就不敢貿然相逼,遂按下胸中憤怒,上前假意查探虛實。聽到郭元振居然是為了前來弔喪後,娑葛大感意外,也就不敢無禮相逼,順勢以護衛的名義,將郭元振迎回大帳後再作打算。
郭元振進入烏質勒的大帳,見到烏質勒的遺體,不禁悲從中來、放聲痛哭。在行禮弔祭後,又主動留下協助治喪,前後忙和了數十日,真心誠意讓娑葛確實感受了郭元振的情義,娑葛決定重新與郭元振恢復雙方和談事宜。
會談完成後,娑葛主動派遣使者前往唐朝,進獻了五千匹馬、二百頭駱駝、十餘萬頭牛羊等物,表明願意按照會談內容遷居到千里之外,使得西域與中原往來通商之路得以暢通無阻。其他外族小國聽說後,也紛紛遣使上表,請求歸附唐朝。
- Apr 28 Mon 2025 11:29
悟善禪師教我們的典故~【馬周】
【馬周】
馬周年幼時父母雙亡,家境貧寒。他發奮好學,精通《詩經》和《春秋》,但由於其豪邁不羈的個性,又喜好飲酒、不拘小節,並不受鄉里所敬重。
唐高祖武德年間,馬周補州官學助教一職,因為經常飲酒過度、不理政事,遭到了刺史達奚恕的責怪。於是馬周掛冠求去,客居密州。後來,在唐高宗時期出任宰相的趙仁本,十分欣賞馬周的才氣,就資助馬周路費,讓他到長安去嶄露頭角。馬周卻在曹州、汴州一帶浪跡漫遊,結果又被浚儀令崔賢羞辱一頓。馬周被一激之下,這才西遊都城長安,在新豐縣客店住下。
誰料到連客店主人也不待見馬周,只顧著招待商販,不理會馬周。但馬周也不著急,叫店小二拿一斗八升酒來,悠然獨酌,在等待期間,把一斗八升酒喝個精光,別人看得瞠目結舌。
馬周抵達都城長安後,就到中郎將常何家中做門客,但還是常常沉溺於酒中。貞觀五年,唐太宗下詔命百官上陳治國之良策。作為武將的常何沒有什麼學問,馬周就為他寫了二十多個建議,都切中時務。太宗深覺奇怪,便問常何。常何回說:「這些不是臣所能想得出來的,是家中的門客馬周幫我出謀劃策的,他是個忠孝之人」。
唐太宗馬上下旨召見馬周,連續催促了四次。待馬周到後,太宗與他談論天下政務,發現了他的才能,甚為高興,當天就任命他為拾遺、監察御史(掌察劾百官、巡視州縣、祭祀、監軍的官)和里行官(散官的一種,類似清代宮中的「軍機處行走」)等三個重要官職。馬周均能勝任。唐太宗也因為得到這樣一個人才,賞了常何三百匹絲帛。
一個默默無聞,在小店裡酩酊大醉的潦倒酒徒,後來因為充當槍手而與唐太宗風雲際會,相見恨晚,成為貞觀之治的重要名臣。唐太宗如此愛才、惜才,堪稱明君典範。只有這樣的明君,才能招納如此多的賢臣良將,開創如此輝煌的大唐盛世。
- Apr 08 Tue 2025 13:32
悟善禪師法語~《戀》
悟善禪師法語~《戀》
- Feb 26 Wed 2025 17:11
悟善禪師法語~《磚》
- Feb 26 Wed 2025 17:08
悟善禪師法語~《碎》
- Feb 13 Thu 2025 14:11
悟善禪師教我們的典故~【子貢索馬】
【子貢索馬】
孔子在周遊列國時,有一次中途困乏,於是停在大路邊休息。誰知道他的馬掙脫了韁繩逃跑,吃了農民的莊稼。農民惱怒,就把那匹馬拴了起來。
孔子於是派辯才無礙的子貢去向農民解釋,但子貢把話都說完了,卻未能把馬牽回,只能悻悻然回來。
孔子說:「用人家聽不入耳的話,去說服人家,就好比用大牢盛的牛、羊、豕三牲去供奉野獸,又好比用舜樂《九韶》那樣的樂曲來讓飛鳥歡樂。這件事是我的過錯,不是那人的過錯」。
孔子於是重新派養馬的人前去解釋。養馬的人到農民那裡,說:「您在東海邊耕地,又耕到了西海邊。我的馬撒腿奔逃,怎麼會不吃您的禾苗呢?」農民聽畢覺得很有道理,於是高興的解開馬匹,交給養馬的人。
- Feb 13 Thu 2025 10:43
悟善禪師教我們的典故~【淳于髡】
【淳于髡】
淳于髡(ㄎㄨㄣ),是戰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、思想家,以滑稽多辯聞名。
齊威王八年,楚國發兵進攻齊國。齊威王派遣淳于髡出使趙國,請求援兵,欲送黃金百斤,車馬十駟給趙國。
淳于髡聽了後仰天大笑,齊威王說:「先生認為太少了麼?」淳于髡回答道:「豈敢!」
齊威王追問原因,於是淳于髡解釋道,他剛剛看到東邊有一個人祭土地神,只拿著一支豬腳和一杯酒,卻許願在狹地、低地上五穀豐收。祭品那麼少,願望卻那麼多,以此暗諷齊威王想要淳于髡說服趙國出兵援助,但卻不給足夠的籌碼讓淳于髡與趙國談判。
- Dec 13 Fri 2024 16:53
悟善禪師教我們的典故~【秉公執法的大臣 魏絳】
【秉公執法的大臣 魏絳】
春秋時期晉悼公的弟弟揚干,有一個僕人目無軍紀,在雞澤會盟的曲梁地方,擾亂軍隊的行列,中軍司馬魏絳遂殺了這個僕人,以示懲處。
晉悼公大怒,對羊舌赤說:「會合諸侯,是為了求得國家的光榮。揚干的僕人被魏絳殺掉,使我和弟弟都受到侮辱,還有什麼侮辱比這更嚴重?一定得殺掉魏絳,別耽誤了!」
羊舌赤回答說:「魏絳沒有二心,事奉國君,不避危難;有了罪過,不避刑罰。他自己會來解釋情況,哪裡用得著君王發布命令呢?」話剛講完,魏絳就來拜見,他把緊急奏事的信交給晉悼公的僕人,準備自刎。士魴、張老二人勸阻了他。
晉悼公接過並讀他的信,信中說:「以前君主缺乏使喚的人,於是讓下臣主管司馬的職務。下臣聽說:『軍隊裡的所有人,服從軍紀叫做武,從事軍事活動,寧死而不觸犯軍紀,叫做敬』。君主會合諸侯,下臣豈敢不敬?君主的軍隊不武,做事的人不敬,沒有比這更大的罪過了。下臣害怕因失職而獲死,所以處罰了揚干,現在無法逃避罪責。下臣沒有能夠事先訓誡大家,以至於動用了斧鉞;下臣的罪過很重,哪肯不服從刑戮,使君主發怒?我請求回去,讓司寇處死」。
晉悼公讀完信,趕緊光著腳快步走出來,說:「寡人的話,是出於對兄弟之愛;您的誅殺,是出於執行軍法。寡人有弟弟,沒能夠教育他,讓他觸犯了軍令,這是寡人的過錯!您不要使寡人的過錯再加重了。謹此作為請求!」
晉悼公認為魏絳忠於職守,能夠用刑罰治理百姓,從雞澤會盟回國後,就設宴招待他,並任命他做新軍副帥,之後還升為新軍佐。同年冬,戎狄與晉講和,晉國再於諸侯中稱霸。
- Dec 06 Fri 2024 17:06
悟善禪師教我們的典故~【汲黯】
【汲黯】
汲黯,字長孺,濮陽(今河南濮陽)人。西漢景帝時期,擔任太子洗馬,就是太子的隨從。漢武帝登基後,開始在皇帝身邊傳達命令,後來任職東海太守,頗有口碑,被召為主爵都尉,位列九卿。
汲黯一向耿直,不趨炎附勢,好直諫,屢犯龍顏。大臣們沒有不畏懼他的,漢武帝在他面前也經常默然無語。
大將軍衛青因討伐匈奴屢建功勳,姐姐衛子夫又做了漢武帝的皇后,位高權重。但汲黯不巴結,朝上朝下,如遇上大將軍衛青,照樣用平等禮節待之。
有人提醒汲黯:「過去,天子都想要群臣尊重大將軍,現在大將軍被天子越加敬重,地位更加尊貴,您若不行跪拜禮節,恐怕不太合適啊!」汲黯說:「讓大將軍有行拱手平等禮節的朋友,讓他居功謙卑的聲名遠播,這不是對他的敬重嗎?」
衛青聽聞了這話,越發覺得汲黯賢良,多次登門向他請益國家朝政疑難大事,厚待汲黯更甚以往。
- Nov 26 Tue 2024 16:52
悟善禪師教我們的典故~【人面桃花】
【人面桃花】
崔護進京考進士,不幸落第,就留在長安苦讀,準備下一次考試。
清明節那天,他一個人到城南郊外遊玩,見到一個大莊園,草木扶疏,寂靜無人。他上前叩門,好久好久才有一名女子從門縫中向外窺視,問:「是誰呀?」
崔護報了姓名,說:「春天郊遊,口渴,想向您討一杯水喝」。那女子便給了崔護一杯水,讓他進門在院子裡坐下,自己則倚在一株桃樹旁站著等他喝完。崔護見這女子生得標緻動人,對自己似乎有那麼一點點意思,於是崔護就用言語挑逗她,那女子完全不回應,一雙眼卻始終行注目禮,看著崔護。崔護一杯水喝完了,再不捨也只好告辭,那女子送他出門時,又透露出一絲不捨之情。崔護當時心頭有些恍然若失,可是回去後就陷入書堆,忘了那一次的尋春偶遇。
隔了一年,清明節又到了,崔護想起去年的事情,忽然情不可抑,就再前往城南那座莊園,門牆雖依舊,卻只見大門從外頭上了鎖。於是崔護在門扉上題了這一首詩。
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。
人面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。
~崔護(題都城南莊〉
這位姑娘自從崔護第一次登門後,就日日思念,憂鬱成疾,而崔護隔年來訪當天,姑娘恰巧去掃墓,回來見門扉上題詩,以為痛失交臂,就此一病不起了。
崔護不死心,過了幾天再去尋訪,卻從姑娘的父親口中得知姑娘的噩耗,崔護前往哭靈,淚水喚回了姑娘的魂魄,死而復生。姑娘的父親大喜,於是讓兩人結為夫妻,白首偕老。
- Oct 29 Tue 2024 15:19
悟善禪師教我們的典故~【官渡之戰】
【官渡之戰】
田豐乃袁紹手下第一謀士。在曹操東征劉備之時,田豐就建議袁紹乘虛襲擊曹操的大本營許都,袁紹卻因為小兒子患疥瘡而推拖,田豐遂以杖擊地,嘆曰:「大好時機錯過了,令人痛惜啊!」
等曹操打敗了劉備,袁紹決定出兵攻打曹操。這時田豐向袁紹進諫:「曹軍現在已經安定,我們應該打持久戰,同時乘虛騷擾曹操。這樣,不到兩年,就可以輕易拿下曹操。不能決成敗於一戰」,但袁紹不聽。田豐又強諫,袁紹大怒,欲斬田豐。因劉備力勸,遂將他囚於獄中。
袁紹大軍臨出發,田豐又上言:「應該等候時機,若貿然興兵,必有大禍」。袁紹叫人把他枷杻送監獄,恨恨地說:「等我破了曹操,再來問你的罪!」
官渡之戰,袁紹大敗。獄吏對田豐說:「袁將軍大敗而回,想必要重用您了」。田豐說:「我死期到了啊!」獄吏不理解。田豐說:「袁將軍貌似寬和,其實內心猜忌,不念忠誠。如果勝了他會高興,還能赦免我;現在戰敗則必羞愧,我沒有活的希望了」。果然,袁紹派人送劍來取田豐的首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