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郭元振】
神龍二年,唐中宗任命郭元振為左驍衛將軍,兼檢校安西大都護。
當時西突厥的突騎施部族已然強盛,其首領烏質勒請求與唐朝通好,郭元振便親自前往烏質勒的大帳處進行會談。
郭元振抵達時,適逢大雪,郭元振站在帳前,與烏質勒從早談到晚。風雪越來越大,時值壯年的郭元振身體強壯,雪深尺餘,竟一步不移堅持討論,烏質勒也不輕易示弱,但畢竟年老體弱,禁不住風雪,當夜回帳不久就死了。
烏質勒的兒子娑葛,認為是郭元振故意計殺父親,就召集勇士出兵追擊,誓言要殺了郭元振以報父仇。另一方面,回到營帳的郭元振等人也接獲烏質勒的死訊,副使、御史中丞解琬勸郭元振趕緊連夜離開此地。
郭元振說:「我以誠心待人,又有什麼好懷疑、害怕呢?況且我們現在身處對方勢力範圍的核心地區,就算想逃又能逃到哪裡去呢?」於是就仍決定留在營帳內過夜,也沒有顯露出任何不安疑懼的神色。
次日清晨,郭元振換上一身白衣素服後,便前往烏質勒的大帳弔喪,途中正遇到娑葛帶領人馬前來打算拂曉突襲。娑葛沒料到郭元振不但沒有連夜逃走,反而又往自家大帳的方向前來,懷疑其中有詐,便也就不敢貿然相逼,遂按下胸中憤怒,上前假意查探虛實。聽到郭元振居然是為了前來弔喪後,娑葛大感意外,也就不敢無禮相逼,順勢以護衛的名義,將郭元振迎回大帳後再作打算。
郭元振進入烏質勒的大帳,見到烏質勒的遺體,不禁悲從中來、放聲痛哭。在行禮弔祭後,又主動留下協助治喪,前後忙和了數十日,真心誠意讓娑葛確實感受了郭元振的情義,娑葛決定重新與郭元振恢復雙方和談事宜。
會談完成後,娑葛主動派遣使者前往唐朝,進獻了五千匹馬、二百頭駱駝、十餘萬頭牛羊等物,表明願意按照會談內容遷居到千里之外,使得西域與中原往來通商之路得以暢通無阻。其他外族小國聽說後,也紛紛遣使上表,請求歸附唐朝。
因此唐中宗非常的高興,特別下令任命郭元振為金山道行軍大總管。
《舊唐書》
神龍中,遷左驍衛將軍,兼檢校安西大都護。時西突厥首領烏質勒部落強盛,款塞通和,元振就其牙帳計會軍事。時天大雪,元振立於帳前,與烏質勒言議。須臾,雪深風凍,元振未嘗移足,烏質勒年老,不勝寒苦,會罷而死。其子娑葛以元振故殺其父,謀勒兵攻之。副使御史中丞解琬知其謀,勸元振夜遁,元振曰:「吾以誠信待人,何所疑懼,且深在寇庭,遁將安適?」乃安臥帳中。明日,親入虜帳,哭之甚哀,行吊贈之禮。娑葛乃感其義,復與元振通好,因遣使進馬五千匹及方物。制以元振為金山道行軍大總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