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孔鯉過庭】

孔鯉,字伯魚,是至聖先師孔子的獨子。孔鯉出生時,魯昭公派人賜予鯉魚,孔子對國君的賞賜感到榮幸,便將兒子取名為孔鯉。孔鯉享年五十歲,比孔子早四年去世。

孔子的學生陳亢,兩次都看到孔鯉和孔子單獨在一起說話,懷疑孔子對兒子有些什麼特別的傳授,於是陳亢問伯魚:「你在老師那裡聽到過什麼特別的教誨嗎?」

伯魚回答說:「沒有呀。有一次他獨自站在堂上,我快步走過廳堂,他問:『學《詩經》了嗎?』我答:『沒有』。他說:『不學詩,就不懂得如何表達思想』,於是我回去就學詩經。又有一次,他獨自站在堂上,我快步走過廳堂,他問:『學《禮記》了嗎?』我答:『沒有』。他說:『不學禮,就不懂得立身做人的道理』,於是我回去就學禮記。我就聽到過這兩件事」。

陳亢回去高興地說:「我提一個問題,得到三方面的收穫,聽聞關於《詩》的道理,聽聞關於《禮》的道理,又聽聞君子不偏愛自己兒子的道理」。

孔鯉過庭受教、學詩、學禮之事,被後人傳為佳話。世人遂以「孔鯉過庭」指子女或學生接受家長或老師的教誨,亦指對尊長敬畏之禮;用「鯉庭」指老師或尊長施教傳道的地方。

悟善禪師教我們的典故~【孔鯉過庭】



悟善禪師教我們的典故~【孔鯉過庭】《論語·季氏》:
「陳亢問于伯魚曰:子亦有異聞乎?」對曰:「未也。嘗獨立,鯉趨而過庭。曰:『學詩乎?』對曰:『未也。』『不學詩,無以言。』鯉退而學詩。他日又獨立,鯉趨而過庭。曰:『學禮乎?』對曰:『未也。』『不學禮,無以立。』鯉退而學禮。聞斯二者。」陳亢退而喜曰:「問一得三,聞詩,聞禮,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。」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53小志工 的頭像
    53小志工

    53心法筆記

    53小志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