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羊陸之交】
羊祜(ㄏㄨˋ)是西晉時期著名戰略家、政治家和文學家。陸抗是三國時期吳國名將,陸遜次子。西晉遣羊祜伐孫吳,孫吳派陸抗抵禦之,雖相為敵,而彼此講求德信,故後世稱兩國將帥雖臨敵相拒,仍敦睦交誼為「羊陸之交」。
羊祜和陸抗的結識,是在西陵之戰時期,當時吳國的國勢已經衰退,但仍有一定的實力,西晉則是在滅了蜀國以後,就把目光轉向了東吳。陸抗作為荊州的守城將領,羊祜作為西晉的攻城主將,兩人彼此對立。
羊祜率軍前來時,本想用船隻運糧草前往江陵,結果陸抗搶先命人毀壞了堰垻,阻斷了晉軍的水上糧道。羊祜沒辦法,只好改用陸運,這樣行軍速度就很慢。陸抗那邊卻快速地攻下了西陵,俘殺了叛將步闡。
西陵救援失利後,羊祜對陸抗的能力深為欽佩,而他自己也同時總結了此次教訓,認識到吳國的國勢雖已衰退,但平吳的戰爭不宜操之過急。於是,他採取軍事蠶食和提倡信義的策略,以積蓄實力,尋找滅吳的合適時機。
羊祜揮兵挺進,占據了荊州以東的戰略要地,先後建立五座城池。並以此為依託,占據肥沃土地,對吳人實施懷柔、攻心之計,於是,石城以西被晉國占有的地方,吳人來降者絡繹不絕。
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,晉、吳兩國的荊州邊線處於和平狀態。而鬥智鬥勇的兩人慢慢了解對方後,對於羊祜的人品,連陸抗心中都十分景仰,他曾當眾稱讚羊祜的德行度量是「雖樂毅、諸葛孔明不能過也」。
羊祜則對吳國的百姓與軍人宣揚信義,每次和吳人交戰,羊祜都預先告訴對方交戰的時間,從來不搞突襲。羊祜的軍隊行軍路過吳國時,收割田裡稻穀以充軍糧,但每次都要根據收割的數量算好價格,還以錦帛。打獵的時候,羊祜告誡部下,不許超越邊界線。如發現鳥獸等獵物是吳國人先打傷的,跑到這邊來被拿獲的,就應該還給對方。所以,當時連吳國的人們也都十分尊敬羊祜,稱他為「羊公」。
有一次,陸抗的使者來晉營,羊祜得知陸抗生病,便讓使者帶了藥給陸抗,東吳使者將藥拿給陸抗時,吳將都怕其中有詐,紛紛勸陸抗不要喝,但陸抗卻深信不疑,並說:「羊祜怎會用毒藥害人呢!」
吳主孫皓聽到陸抗在邊境的這些做法,甚至派人斥責他說:「這是打仗嗎?﹗」陸抗回答說:「一鄉一鎮之間,不能不講信義,何況一個大國呢?如我不講信義,正是宣揚了羊祜的德威,對他毫無損傷」。
當時魏吳兩國關係緊張,雙方都屯兵邊境,羊祜與陸抗倆人是邊境屯兵的主帥,卻如此信任對方,不但毫不懷疑對方送來的東西有詐,陸抗甚至還為此頂撞吳主。可見兩人雖各為其主,實際已經是肝膽相照,心意相通的知己了。
《晉書‧列傳‧第四章》
祜以孟獻營武牢而鄭人懼,晏弱城東陽而萊子服,乃進據險耍,開建五城,收膏腴之地,奪吳人之資,石城以西,盡為晉有。自是前後降者不絕,乃增修德信,以懷柔初附,慨然有吞併之心。每與吳人交兵,克日方戰,不為掩襲之計。…香感其恩甚,率部曲而降。祜出軍行吳境,刈谷為糧,皆計所侵,送絹償之。…祜與陸抗相對,使命交通,抗稱祜之德量,雖樂毅、諸葛孔明不能過也。抗嘗病,祜饋之藥,抗服之無疑心。人多諫抗,抗曰:「羊祜豈鴆人者!」時談以為華元、子反覆見於今日。抗每告其戍曰:「彼專為德,我專為暴,是不戰而自服也。各保分界而已,無求細利。」孫皓聞二境交和,以詰抗。抗曰:「一邑一鄉,不可以無信義,況大國乎!臣不如此,正是彰其德,於祜無傷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