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揚湯止沸,不如絕薪止火】
漢景帝劉啟擔憂諸侯勢力強大,為了加強中央集權,採用了晁錯的建議,決定削藩。很多諸侯王因此被削弱封地,觸動了他們的利益。
吳國是當時諸侯中的大國,吳王劉濞(ㄆ一ˋ)是劉邦的侄兒。劉濞身為漢景帝的叔叔,當然不願將兵馬錢糧拱手交出,於是便聯絡其他六個被削藩的諸侯王,密謀反叛。
劉濞的謀士枚乘(ㄔㄥˊ),敏銳看出中央集權的不可抗性,於是寫了一篇《上書諫吳王》,勸劉濞罷兵,其中寫道:「面對鍋裡快要燒開的水,只要有一個人在灶下面添柴燒火,縱然有一百個人在上面把水起來,再倒回鍋裡,也不會讓水變涼。還不如直接把灶下面的柴火拿走,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。」
枚乘苦口婆心勸誡劉濞應審時度勢,不要以卵擊石。但是,劉濞置若罔聞,起兵帶領楚、趙等七個諸侯國發動叛亂。
七國之亂爆發,漢景帝想透過殺晁錯的方式來平息叛亂,然而,殺死晁錯,七國叛軍仍不肯罷休,漢景帝只能派遣周亞夫率領大軍平叛。周亞夫採用堅守不出的戰略,同時派遣精銳部隊切斷叛軍糧道。吳國的軍隊缺乏糧食,只能拼死攻擊,周亞夫趁機發起決戰,吳國戰敗,劉濞帶著少數隨從逃跑,最終被殺害。只用了三個月時間,其餘叛軍全部被朝廷擊敗,七國之亂便宣告平定,諸侯王再也沒有實力與朝廷抗衡。
原文:
漢‧枚乘《上書諫吳王》:「…欲湯之滄,一人炊之,百人揚之,無益也;不如絕薪止火而已。不絕之於彼,而救之於此,譬猶抱薪而救火也。」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