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下榻】
凡有尊貴的客人,常聽說下榻於某處。為何將其臨時住處稱為「下榻」?下,是放下,榻,是古代可坐可臥的用具。
東漢陳蕃,為官清廉,不畏權貴,在任樂安(今山東博興)太守時,臨濟(今山東高青)有個品行高潔的名士,名叫周璆(ㄑ一ㄡˊ),前後幾任郡守招他幹事,周璆都拒絕了,但周璆敬服陳蕃的清明,樂意聽從這位太守召喚。當然,陳蕃也不慢待周璆,為其特意為製作一榻。當周璆來了,陳蕃就把榻放好,離開之後再將榻懸掛起,周璆再來,又將此榻放下。後來,陳蕃由於政績突出,調到豫章(今江西南昌)任太守,他在這裡定了一個規矩:在郡不接待賓客。
可是,又聽說有個徐稺(ㄓˋ),雖家中貧寒,務農為生,但很有才學,品行端正,是聞名遐邇的賢士。陳蕃求賢若渴,又特意為徐稺做了一張臥榻,平時不用將其掛起,等徐稺來了再放下使用。
陳蕃下榻的做法,感動了唐代文學家王勃,他在《膝王閣序》中寫道:「物華天寶,龍光射斗牛之墟;人傑地靈,徐孺下陳蕃之榻。」
意思是說,物產華美的天生珍寶,龍泉劍光直射斗、牛之間的辰位;人才傑出而山川靈秀,高士徐孺留宿在陳蕃特設的床榻。
從此,陳蕃下榻的故事迅速傳揚開來,成了禮賢下士的代稱。後來有人在外住宿也說「下榻」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