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鄭善果的母親崔氏】
鄭善果的父親鄭誠是北周將軍、開封縣公鄭誠。在鄭善果九歲時,父親為朝廷戰死,鄭善果年紀輕輕就襲封爵位。隋文帝開皇初年,鄭善果進封武德郡公。十四歲,官拜沂州刺史,又轉魯郡太守。隋煬帝時,與武威太守樊子蓋在官吏考覈中並列第一。唐朝時,官至太子左庶子,封滎陽郡公,後任檢校大理卿,兼任民部尚書,其奉公守法,很有威名。
鄭善果的母親崔氏二十歲守寡,爲人賢德聰明有節操,做事堅持原則,博覽書史,通曉處理事情的方法。每次鄭善果到廳堂處理政務,崔氏就坐在屏風後的胡床上傾聽。如果聽到兒子判斷合理,崔氏回到內堂後就很高興;如果聽到行事不妥,或隨意發怒,崔氏回到後堂,蒙被哭泣,終日不食。鄭善果就跪伏在床前請罪,不敢起身。
看到兒子的態度,崔氏說道:「我不是生你的氣,是愧對鄭家啊。我嫁到鄭家後,一直操持家務,因此了解鄭家人的品行。你逝去的父親是忠勤之士,爲官清正,從不徇私。我希望你像你的父親一樣,擁有同樣的品行。你小小年紀就成了孤兒,我又是寡婦,慈愛有餘但威嚴不足,假使因此讓你不知禮訓,你如何承繼父親的忠臣本色呢?而且你在孩童時就繼承爵位,官至封疆大吏,這難道是靠你自身的本事得來的嗎?你怎能不思慮此事而妄加動怒呢?任性而爲、驕傲享樂,就會耽誤政事。我死之日,有何面目在地下見你的先人?」
爲了讓兒子懂得道理,崔氏還身體力行地進行教導,她常常自己紡線織布,直到半夜才休息。面對兒子不解的質問,崔氏告訴他:「你現在的俸祿是天子爲報答其父爲國捐軀才得來的,所以應該送給親戚,以彰顯其父獲得的恩澤,而不是獨自享用。而且,紡紗織布是婦女本分,上自皇后,下到大夫、士的妻子,都各自有自己應該做的事。如果懶惰,就會驕傲放縱。我雖然不懂禮,難道可以敗壞自己的名聲嗎?」
崔氏從守寡時起,就經常穿着粗帛縫製的衣服,從不隨便走出大門。生活十分節儉,除非祭祀祖先神靈或宴請賓客,酒肉不能隨便上桌。所有的東西,如果不是自己親手製作的或是自己莊園出產的,或是皇上賜給的,即使是親戚送的,都一概不許進入自己家的大門。
在母親的教導下,鄭善果一生爲官清廉,不講求奢華。他在多地任職時,飯菜都是從家裏帶來的,而官府提供的補助,他一概不接受,都用來修理衙門破損的房舍,和分送有需要的同事及下屬。隋煬帝派遣御史大夫張衡前去慰勞他,考評他的政績爲天下第一,他因此被授予光祿卿一職。